学院动态丨我院周俊教授、杨方方教授参加“全国慈善理论与政策研讨会”(2023)

发布日期:2023-12-10

图片

 12月9-10日,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主办、腾讯基金会与爱德基金会协办的 “全国慈善理论与政策研讨会”(2023)在北京举办,多位学界代表、民政系统代表、慈善业界代表和社区代表围绕企业慈善与共同富裕、社区慈善与共同富裕、慈善理论与实践发展等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我院周俊教授、杨方方教授受邀参加了此次会议。

图片





杨方方教授在“企业慈善与共同富裕”主题讨论环节,做了题为《从企业慈善探索看现代慈善认知图景与发展态势》的学术演讲。主要内容如下:企业慈善发展与一个国家的慈善事业发展关系密切,在我国尤甚。企业不仅在慈善捐赠款物数量和持续性上优势明显,也凭借卓越的创新能力和积极的行动力不断突破约束条件、引领慈善运行与资源配置模式的演进。这种探索热情源于慈善事业发展与企业发展都极其艰难、充满并不确定性,所需要的精神禀赋相近,比如都需要激情、务实和创新等。企业慈善的探索实践近年呈现如下特征:慈善内部化,如战略慈善、负责任创新等;慈善端前移,如从非生产性环节到生产性环节、从分配环节到发展环节等;慈善理性化,让慈善科学、有效、可持续等。可见,企业不仅在慈善场域进行着第三次分配框架下的慈善实践,还把慈善因子嵌入到自己的“大本营”,通过不同机制间的化学式融合、碰撞输出更多社会价值。当然,探索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走在前方的慈善实践依然需要理论研究助力。认知深度决定着发展高度,清晰描绘现代慈善认知图景无疑能帮助企业更精准地进行慈善问题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导航。从企业慈善实践的困惑来看,对一些关系的考量应该成为现代慈善认知图景中的重要内容:整体的慈善与局部的慈善;感性的慈善与理性的慈善;有效的慈善与更有效的慈善;发达的慈善与不发达的慈善等。在实践层面,企业慈善可能会引领整个慈善事业发展走向:“慈”与“善”的走向分化,两者之间的关系走向疏离;相比于“富而仁”,“仁而富”模式会呈上升态势;慈善方式更加隐性、简约;传递的慈善内容包含更丰富的精神力量和情绪价值等。


图片


周俊教授在“慈善理论与实践发展”主题讨论环节进行了题为“数字技术赋能中国现代慈善及其限度”的书面发言。主要内容如下:数字技术快速应用于我国慈善事业,有力促进了现代慈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数字鸿沟、数字欺诈等问题,这背后可以隐藏着“逆公益化”、削弱大众参与动机、割裂公平与效率等风险。当前,在进一步促进数字技术赋能现代慈善的同时,需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在实际行动上一是要加强政策供给,对数字慈善做出及时合理的规范,二是要促进慈善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提高慈善事业韧性。

图片